·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专家讲学

专家讲学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郝卓亚副教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8-04-16 18:24:58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411日至13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郝卓亚副教授受邀莅临音乐学院,开展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作曲系组织承办,是作曲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系列活动之一,作曲系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了学术交流活动。

 

    在音乐学院本科教学视唱音乐会上,郝卓亚副教授对每一首音乐会曲目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指导,针对视唱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讲解,从多角度对节目进行逐一点评。其中,《索尔维格之歌》格外引起郝卓亚教授的注意,郝卓亚教授借此给大家解释了休止符的意义与表现方法,即休止符并非停顿,而是一种安静的状态,是一种不出声音的表演。三声部合唱《傣家情歌》将非洲鼓与傣家情歌巧妙地融合,演唱上音准和节奏以及情绪的表达都很到位,获得了郝卓亚老师的赞许,同时也给出很多中肯的建议。

 

 

音乐会现场

    在“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训练目的及方法》讲座中,郝卓亚副教授用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视唱谱例讲解了节奏中的九个要素(速度、拍子、节拍、术语、节拍器速度、拍号、小节、律动、单位拍和分拍)在视唱练耳中的重要性,带来了关于节视唱练耳节奏训练方法,特别是对2拍子和4拍子的节拍训练方法及听辩给出了很好的阐释。

 

 

讲座现场

    在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师公开课点评活动中,卓静老师的公开课《木管音色听辨》从听、唱、挥拍、写四个方面对听力训练进行指导,接着拓展到更多的器乐音色与听力材料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对长笛有更全面的了解;邱阳老师的公开课《大小三四和弦的模唱、构唱与听辨》以和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听辨与模唱训练,不仅使同学们乐理知识得到拓展,而且使课堂更有生气;吴丽云老师的公开课《八度内的音程首调记忆法》通过对八度音程的模唱、听辨以及用曲调带入记忆的方法进行了课堂指导,其方法新颖独特,使得课堂互动效果很好。郝卓亚老师给予了几位公开课老师肯定和鼓励,并针对授课内容给出了教学法建议。

 

 

公开课现场

    大师课《节奏中“不同分拍风格”的训练》授课班级为16、17级作曲班。卓亚老师以不同律动的音乐片段为例,示范打拍子的方式并区分单位拍和分拍的关系,说明区分音乐风格与节拍、节奏的关联。大师课之后,卓亚老师还就 “中央音乐学院视唱练耳课程设置及教学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大家讲述了中央音乐学院视唱练耳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要求及入学考试标准等具体内容。

 

大师课现场

    为进一步提升音乐学院作曲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增加高质量复合型艺术人才的产出,此次学术交流活动还特意安排了民间音乐采风活动,作曲系选派了12名学生,在作曲系主任丁铃教授和系副主任邱玉兰副教授带领下,于2018年4月13日至14日赴百色市平果县开展了主题为《民间音乐素材的采集与记谱》的采风活动。

    4月13日下午,著名壮学研究专家、原平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农敏坚老师,平果嘹歌协会会长黄国观老师在平果县壮族嘹歌传承培训基地,就嘹歌的产生背景、嘹歌的分类、嘹歌的文化语境、嘹歌的文化主体以及现代嘹歌的音乐创作等领域为作曲系师生们做了精彩的讲解和探讨。当晚,农敏坚老师在平果嘹歌传承基地组织了一批优秀的嘹歌歌手与同学们进行教学互动,并与目前当地最有名的“六娅”和“六爷”两个现代嘹歌组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嘹歌曲调的要义。

 

 

师生们在平果县壮族嘹歌传承培训基地学习交流

   扎实、细致、全面的调研训练是本次采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敏坚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于14日上午赶赴嘹歌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入的了解嘹歌历史和嘹歌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嘹歌各个曲调的典故。这些方面也为作曲系师生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基础,更加激发了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的创作热情。

 

作曲系师生与当地歌手合影留念

    这次的学术交流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郝卓亚老师在视唱练耳这个领域的独特见解与研究成果,启发了教师们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深入思考与研究。同时,通过民间音乐采风活动也让同学们的田野调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在作品创作中的不足和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没有意识到的困境与新问题。另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民歌文化经典的嘹歌文化也给作曲系师生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素材,更激发了师生们对嘹歌文化的研究兴趣和传承保护的热情。

 

郝卓亚老师与作曲系师生合影留念

 

文字:廖辅佳、许天戈、陈科宏、王思薇、陈  施、韦宝珍

图片:黄圣文、部明迪、罗  

审核:张 

编辑:林慧思

分享到:
【打印正文】